传统与当代的碰撞与融合:中国设计亮相光州设计双年展
由著名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杨冬江和刘铁军教授策划的2015光州设计双年展-中国馆(China pavilion),将于2015年10月15日—11月13日在韩国双年展展览中心精彩亮相。
今年夏末,双年展预展“韩国幻境”曾空降米兰,吸引了包括设计师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斯蒂凡诺·乔凡诺尼(Stefano Giovannoni)和米兰三年展设计博物馆馆长安德里亚·坎塞拉托(Andrea Cancellato)等在内的200多位世界级设计大师参加发布会。而在今年光州设计双年展的论坛活动当中,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意大利设计师斯蒂凡诺·乔凡诺尼以及来自中、日、韩、法的艺术院校教授和艺术家将与我们分享精彩的主题演讲。
在亚洲设计中心馆内,中国馆与日本馆、韩国馆并立,其总体策展理念是“探寻传统空间价值与当代设计文化的有机结合”。而中国馆的展览主题为“形而上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策展人希望在中西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的背景下,展现当代中国设计师在汲取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精髓的同时,开放地吸收西方的观念与技术、积极探寻传统空间价值与当代设计文化的有机结合。“形而上下”展览单元所呈现的30余件作品,通过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建筑改造以及摄影、新媒体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勾勒出中国设计师在“道”、“器”之间寻求平衡的多重状态以及由此而生发出的多元解读。
此次中国馆的参展设计师有杨冬江、刘铁军、陈耀光、贾伟、梁建国、阮昊、邵帆、石大宇、王辉(都市实践)、瞿广慈(稀奇)、叶宇轩、张珂、张雷、韩文强、周岚、周洪涛等。
策展人杨冬江介绍,中国馆通过传统木构架元素共划分为传统、当下和未来三个单元,以传统四合院的空间构成形式为载体。展览的第一部分可以理解为“格物致知”,构筑物(装置)的立面运用图片和视频形式展现四合院及周边环境的现状,展示的设计作品多从传统元素中汲取灵感,提取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原理法则并加以理性表达。
第二部分意图表现当下设计师建立在尊重历史文脉基础上的一种探索与突破——“和而不同”。立面展现了四个与四合院空间相关的改造项目:关注公共空间与邻里关系的《微胡同》;关注胡同文化的《小蚂蚁皮影戏剧场》;关注住宅空间改造的《暖暖的新家》;全新的四合院空间设计《胡同茶舍——曲廊院》。
第三部分 围绕多媒体作品《Future Time-Last clock》表达了对于未来空间发展的一种理念与想象,强调人的参与对于环境与空间的影响。这一部分也会配合一些产品来呼应展览主题“形而上下”所阐释的“道与器”之间的辩证关系。
格物以致知,“道”落实于日用万相;设物以明理,“器”是“道”的外化。形而上下,道器合一,以明道,齐物,论有无,辨是非。本次展览希望帮助更多人了解并认知中国设计在亚洲乃至世界上的国际角色,体悟及探究整个东方设计背后的文化积淀,并直面并反思现代设计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