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扎哈·哈迪德:当传奇已经缄默 建筑依旧在述说
“我自己也不晓得下一个建筑物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尝试各种媒体的变数,在每一次的设计里,重新发明每一件事物。建筑设计如同艺术创作,你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直到你实际着手进行。当你调动一组几何图形时,你便可以感受到一个建筑物已开始移动了。”——Zaha Hadid
打开微信朋友圈,昨日深夜至今,似乎只有一个内容。3月31日扎哈•哈迪德因心脏病在美国迈阿密突然离世,终年65岁,震惊了世界。随着之来的,便是铺天盖地的缅怀、哀悼,痛惜天妒英才;感叹,参数化女神的消失;感叹,英年早逝。不错,我们永远不能预知一个伟大的人的谢幕方式,但她遗留于时间的美好则是其生命的又一延续,带给人们启迪及借鉴。为此,Designwire悉数整理了Zaha Hadid的经典语录以及他那些已经完成和未来的及完成的项目,以此来纪念这位设计大师的艺术人生。从此,再无扎哈。
她是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建筑师,留下的作品遍布全球,留下的首饰、言论、LV水桶包,都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崇拜潮。她也曾年轻貌美,也曾挫折重重,在白人和贵族当道的伦敦,从一个伊拉克富商之女、一个本该三从四德的阿拉伯女人最后成长为获女王接见、盛宴并颁发奖章,以Dame为头衔的上流社会女人、建筑界icon,这个过程如此励志。
北京新机场(未完成)
广州歌剧院
北京银河SOHO
“我觉得美学中最重要的不是对称,而是动感。我希望在动态中寻找平衡。就像舞蹈一样,它有美感和平衡,但不存在完全的对称。美是你能认识到那种复杂中的秩序。”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像是不规则图形,但似乎又遵循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规律,初次相遇的时候,如同置身于幻境,仔细斟酌,你会发现,她的作品都有着鲜明的扎哈·哈迪德特色,那一种扭曲和盘旋,那一种线条的连接,她的助手帕特里特就曾说过“哈迪德对当今建筑文化最大的贡献在于促进了空间连接技术的发展”,这是扎哈·哈迪德建筑语言创新的核心问题——对空间的创新,她的设计在她自身的理解上不断多元化和形象化,透露着一股“未来”气息。
维特拉消防站
迪拜ME酒店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我一直相信好的建筑应当是具有流动性的,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舞蹈时刻。我只遵循我自己的规则。”
作为一名建筑师,她的作品天马行空,“多层次的透视、无穷的消失点、倾斜的多角度,峰回路转,突然杀出或插进来的水平面,这一切都完成了传统建筑学‘不可能的任务’”——《联合早报》中这么评价着,据说,她的每一张建筑草图无一列外都是一幅完美的抽象绘画,不可否认,这种设计无论是对于建筑技术,还是对于社会的心理接受能力,都是一种挑战,所以在获得关注的同时也收到了不少的批判。
伦敦水上运动中心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二十一世纪博物馆
当年的普立兹克评委艾达·赫克斯特布尔说:“哈迪德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看法和感受。” 在扎哈·哈迪德的职业生涯中,她设计过众多的建筑,这些建筑有些被建成,更多的是停留在图纸上。其生活了许久的英国,在去年的7月份才刚刚实现了第一个建筑项目——位于伦敦南部Brixton的伊芙琳·格雷斯学院(Evelyn Grace Academy)的竣工。就建筑本身而言,扎哈收获的赞誉和非议一样多,这些建筑有些被人遗忘,更多的被人铭记。
伊芙琳·格雷斯学院
东京奥运会主场馆(扎哈初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