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2018普利兹克奖得主来了!
北京时间2018年3月7日晚11时,普利兹克建筑奖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Balkrishna Doshi)荣获201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过去70年来,多西作为一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直在努力塑造足以影响整个印度乃至国际的建筑话语。在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即人们所熟知的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和路易·康两位二十世纪建筑大师的影响下,多西深入理解建筑的精髓,并将其转化成一个个经典建筑作品,既体现出对东方文化传统的深厚敬意,又着力于改善印度人居条件与生活品质。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他融入建筑设计中的道德价值与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跨越各个不同类型的社会经济阶层,触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巴克里希纳·多西(Balkrishna Doshi)
多西在1927年出生于浦那,现年91岁。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多西也开始了他的建筑学的生涯,曾在伦敦短暂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前往法国为勒·柯布西耶工作。50年代初,柯布西耶在印度昌迪加尔以及艾哈莫达巴德展开一系列建筑及规划项目,包括纺织业主协会大厦(Mill Owner’s Association Building, 1954)和舒德汉别墅(Shodhan House, 1956),多西为柯布西耶协调印度的项目而再次回到自己的祖国。多西随后自1962年起,在印度管理研究所的项目中开始与路易·康共事。
在1996年的12月2日至5日期间,多西参与了在法国巴黎茹尔丹大道7号举办的“勒·柯布西耶的使者”研讨会,并在现场发表了一段演讲。在演讲末尾他又补充了与柯布西耶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前文正是来自于这部分的节选。
多西如愿与柯布西耶一同前往了德里。而获得与柯布西耶单独相处的机会,令多西忽略了行车的疲惫。到达德里,柯布西耶还带着多西去到莫提玛哈尔餐厅吃唐多里烤鸡,这是一家做的地道却只在当地人之间闻名的餐厅。看得出,多西对这一切的经历都尤为感恩,即使数年后,他依旧清晰地记着这段往事。快要上吉普车的一瞬,他停下来用法语同我说:“再见,我的小多西。”他就这样突然离开,带着对建筑的激情和热爱。那是1964年末的某一天。
故事进展至此,作为一个旁观者,也不禁联想“小多西”和他的“精神导师”柯布西耶之间的相处场景。同时也为最后多西提到的那句“再见,我的小多西”感到忧伤。因为,正如我们了解的那样——不久后的1968年夏末,正在欧帕提亚避暑的柯布西耶因在海边游泳时,突发癫痫而不慎溺死。面对这样突然的离世,再而回想当日多西与导师一同前往新德里的场景,我却不知是唏嘘,还是对小多西当时的这份坚持略感庆幸(这起码为多西留下了更多与柯布西耶之间极个人的回忆)。
巴克里希纳·多西作品
▼桑珈建筑师工作室(Sangath-Architect’s Studio, 1976-1980),印度,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 India)©P. Dalwadi; Vinay Panjwani
▼“桑珈建筑师工作室”模型内部
▼艾哈迈达巴德洞穴画廊(Amdavad ni Gufa, 1991-1994),印度,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India) ©Vinay Panjwani; Vastu-Shilpa Foundation
▼艾哈迈达巴德洞穴画廊”模型
▼卡玛拉家宅(Kamala House, 1959-1961),印度,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 India) ©Balkrishna Doshi
▼卡玛拉家宅(Kamala House,1959-1961)模型内部
普利兹克建筑奖是国际上公认的建筑界最高荣誉,1979年由普利兹克家族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发起,凯悦基金会赞助。每年约有五百多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建筑师被提名, 并由专业评审团评出一个人或组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被誉为"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
扫下方微信二维码,了解更多普利兹克奖得主1979——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