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DA曾仕乾:永恒的英雄主义!
“生命并没有价值,除非你选择并赋予它价值。”20世纪20年代,传统建筑以及对传统建筑形式的理解花开遍地。这时,一些建筑师开始提出通过建筑革命改造城市、解决城市文化及审美的设计理想。
▲「蔚蓝卡地亚中心」效果图
在今天,SCDA曾仕乾和蔚蓝卡地亚都怀有着对建筑英雄主义的相同情怀,旨在打造一座城市地标,昭示建筑对时代和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与态度。
位于成都的「蔚蓝卡地亚中心」,由三栋超200米的摩天大楼建筑群和地面景观组成,以一种稳重永恒的体量与轻盈空灵的依存为设计概念,呈现出表达着力度与永恒感。地标规划与建筑设计群包括了Andaz安达仕酒店及国际会议中心、CEO公馆。致力于用坐标影响一座城市,并愿意为之付出,传承、永恒、专注于细节。
▲「蔚蓝卡地亚中心」手稿
Designwire创始人马海金在「蔚蓝卡地亚中心」的发布活动中,对话地标规划与建筑设计的SCDA曾仕乾先生,对于当下全球设计的发展和一致性趋势做出共同探讨。
▲Designwire创始人马海金对话曾仕乾
Q:您在设计中考虑的因素都有哪些,灵感是什么?
A:首先设计最初的起点是产品的DNA带来的因素,DNA更多是关于设计的本质,对于我来说设计是空间、是光影、是结构。每个项目都应有自身的特点,这是创作首先要思考的条件。为了单线条发展的趋势延伸出的一系列为解决问题的思考。
其次是空间,每个产品在空间当中都有不同的需求,两者之间进行消化、分解并融合在一起。当两者之间形成这种关系的时候,经过不断的尝试,不管是约束性还是创造性,这些条件会产生一系列的设计思考,就是一个创意的灵感。设计这个主题或者概念,其实是功能和场地融合后所产生的条件而引申出的,并不是独立凭空想象创造出来的,它很具体的落实并融合于项目本身。
▲「蔚蓝卡地亚中心」效果图
Q:古典建筑和英雄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A:这个项目当中我们想表达永恒性和英雄式主义的建筑形态,从历史角度上讲,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出现,我们沿用这样的形态,以自己的方式来把它塑造成符合这个项目需求的产物。
古典建筑是作为设计的始发点,具有浓厚的庄重感和仪式感。原因是在于它的空间形态、建筑语言和需求造成了这样庄重隆重的形态,就是这种强烈的仪式感的空间。我们创作这个项目也可能要具有仪式感或者庄重感,同时符合现在项目的实际需求。
▲曾仕乾现场解读
Q:多年常年在外出差和工作的经历对与您设计语言有什么影响?
A:我作为亚洲人,重返亚洲并常驻,接受过的西方教育,其在建筑方面都是以西方教育为基础。在去年的365天整年当中,有205天在世界各地工作。从此表现出的现代人对本地化,或亚洲和世界大洲之间的关系观念已经不再清晰,所以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被梳理出来的。我不是一个中国人,但会以自身的理解、感受和观察去解读中国文化,从而产生印象,并以一种比较具像的空间形态或者建筑表现形式。
▲「蔚蓝卡地亚中心」效果图
今天是一个设计语言全球化的状态,但是地域性是由设计师用自己的设计语言去表达的。设计语言应根植于空间中的个人体验。这是经过吸收、思考、分析、判断之后的产物,而不是单纯还原当地文化。同样,我也会用相同的方式在各个地方设计国际地标性的建筑。对于不同的文化和风格的融合,我采取比较微妙的设计手法,将不同的设计元素,通过巧妙的判断和经验的累积,用比较巧妙的方式,去衡量;去保持平衡;给予共通的设计语言。
Q:您的高楼设计项目遍布全球,在这些看似相似的设计中,您是如何去做到地域性的设计考量的?
A:现代高楼办公楼、现代塔楼的建筑形态跟历史传承是脱节的,因为它是现代的产物,玻璃幕墙、电梯体系,它们很难被冠上“中华文化”或者是“历史文化”。
▲国际会议中心效果图
反观度假酒店或者小型项目,因为其规模和体量跟城市基理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人文设计思考的成分会更多,当地的人文体系,可能就从建筑形态中体现出来,并更好融入当地的设计,这东西不是笼统的一刀切,要根据项目自身的条件来进行判断。
对于不同的文化和风格的融合,我们采取比较微妙的设计手法,将不同的设计元素,通过巧妙的判断和经验的累积,用比较巧妙的方式,去衡量;去保持平衡;给予共通的设计语言。
▲国际会议中心效果图
Q:您认为未来酒店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A:对于未来酒店的发展趋势现今的市场当中,度假旅游旅客对地方性体验有着很强烈的需求。因此其室内设计环境必须给客人带来一种目的地般的体验,这是体验性存在的需求的趋势。
其次,现代世界上大部分的优质酒店,都由几个大品牌主理,难免出会现系列化或者标准化的现象。由此而衍生出另一个方向的需求,即个性而独立经营的酒店,或者比较有创新性的酒店发展模式。
▲「蔚蓝卡地亚中心」效果图
请扫二维码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