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遇见民艺”美学课堂z第三空间卓域楼成功举办

设计: | 项目地点: | 类别:腕儿线索 | 2019-09-25 7542 76

9月25日,由创域设计主办,云南省峨山县教育局、云南省峨山县河外小学、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支持协办的2019“遇见民艺”美学课堂公益活动在第三空间卓域楼成功举办。


2.webp.jpg


当日下午14点,来自河外小学及周边学校爱好艺术的学生早已聚集在卓域楼,期待美学艺术课堂的开始。此次公益活动得到了峨山县教育局及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大力支持,峨山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李伟明、峨山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主任普志刚、河外完小校长张有学、创域设计董事长&设计总监殷艳明先生、以及本次课程的授课老师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李论老师等嘉宾悉数出席。


3.webp.jpg

河外完小张有学校长致欢迎词


4.webp.jpg

峨山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李伟明发表讲话


5.webp.jpg

创域设计董事长&设计总监殷艳明先生发言


随着河外完小校长张有学的欢迎致辞,2019第三空间卓域楼“遇见民艺”美学课堂正式拉开序幕。紧接着,峨山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李伟明先生发表了讲话,表达了对社会各界关注乡村教育的感谢。作为本项目的捐建人和美学课堂的发起人,殷艳明先生发言表示希望卓域楼在教育方面能取得可持续性发展,将美学教育在乡村延续下去。


巧扎针线传民艺  色染布幔梦斑斓  

云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是各种民俗民艺诞生的沃土。本次美学课堂以云南传统民艺“扎染”为主题,通过传承非遗技艺,触发儿童对传统民俗美的感知,丰富儿童的审美感受与体验,让美学启蒙的种子扎根心底。


6.webp.jpg

扎染前的准备工作


课程开始,李论老师首先给孩子们介绍扎染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历史、特点以及技法等。扎染分为扎花和浸染两个环节,扎花的方法又可分为捆扎法、折叠扎法、打结扎法等……孩子们对扎染有了基本的认识后,便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制作自己的扎染作品。


7.webp.jpg

8.webp.jpg

李论老师讲解扎染基本知识


第一道工序为扎花。孩子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对布料进行撮皱、折叠、翻卷、挤揪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变成一串串“疙瘩”。


9.webp.jpg

10.webp.jpg

11.webp.jpg


乡村的孩子早当家,穿针引线对他们来讲自然不是难事,不同的捆扎手法成效也不同,所以每个孩子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眼看一个个“小疙瘩”从自己手下诞生,孩子们迫不及待想投入到下一个工序中去。


12.webp.jpg

13.webp.jpg14.webp.jpg

扎花


扎花完成以后,便可以进行浸染了。孩子们跟随老师把捆扎成型的作品放到自己心仪的染料中去浸泡。静待15-20分钟后,作品成功染色,孩子们都期待地把“小疙瘩”捞出来,冲洗,烘干,解捆。


15.webp.jpg

浸染


16.webp.jpg

烘干


17.webp.jpg

染布成形


打开“小疙瘩”的瞬间,这些朴拙的小孩惊异于扎染的神奇:原本平淡无奇的一方方白布在捆扎的作用下形成了以花形为中心,变幻玄妙的多层次晕纹,形状各异,绚丽多彩,极具艺术性!


成果展示


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活动,乡村小学的学生们亲身体验到传统民族染色的高超技艺,从传统民艺中感知美学,放飞艺术梦想。随着扎染课程的完满结束,2019第三空间卓域楼年度公益活动“遇见民艺”第一场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18.webp.jpg


今年12月,第三空间卓域楼还将开展以“版画”为题的美学课堂,我们期待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和参与,共同给乡村的孩子们带去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19.webp.jpg

扎染知多D


扎染,是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这样染出来的布料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设计腕儿×地产商

www.designwire.com.cn \ 关于设计腕儿 About us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智囊团 Brainpower  \ 设计腕儿×地产商 Designwire×Land Baron \

京ICP备150037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