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匠心艺术—中国金茂生活方式百椅展
此心安处是吾家
对话匠心艺术—中国金茂生活方式百椅展
“百椅展”是中国金茂跨界生活方式的首次尝试:以椅子为媒介,品读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的闪光记忆。彰显他们作为城市建造者的初心:品质筑就更美生活。作品的选择不是从收藏、展览的维度,而是从生活的实用性、美观性出发,展示匠心和艺术关联到生活。
左|王旭、John van de Water、李峰、杨澜、史金淞、马海金、张程
开幕式大咖云集,中国金茂首席品牌体验官、资深媒体人杨澜;法国驻华大使馆商务投资参赞 Thibaut Fabre;艺术家史金淞;NEXT建筑事务所合伙人John van de Water;Designwire设计腕儿创始人马海金;中国金茂品牌营销总经理李峰等悉数出席。
对话,以“家”之名,
是对时代的认知,生活的思考,看未来
杨澜
中国金茂首席品牌体验官、资深媒体人
谈,百椅展
它不仅是一个家居设计的展览,
更是一场对话,和历史、身体及心灵。
通过100把椅子的展陈,我们看到了不同历史阶段里那些闪光:技术的革新、美学的突破、材质的创新等,但最打动人的是它带给了我们思考。
如何放松下来?
如何享受一场轻松自在的交互方式?
我们体验坐在椅子上身体和心灵的关系,最终折射的是一种人生观和生活方式。
话,匠心造物
匠心是一种用空间换取时间的艺术,
最终撼动内心。
一个人身处空间之中,他的手在做、头脑在想象,而后做出来一个东西占据一定空间,但正因为被倾注了匠心,被倾注了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它经住了时间的考验。
就像漆器大师甘尔可先生说的那样:“我此时此刻在做一件东西,过几百年也不会变形,将来会有那么一个人捧着这个东西,感受我此刻的心境。”
这便是匠心。
说,理想家
不生活在别人的审美里,
而是拥有自己的主张。
著名画家倪瓒的作品《容膝斋图》告诉我们:在山水之间,只要一个容纳膝盖的空间就足够了。其实他在讲精神富足:只要眼界是开阔的,便不会在乎自己对空间的占有,不需要高高竖起的宫殿,借以彰显财富地位,而是强调和自然对话的一种心态。
家,不在于大小、豪华、家具的稀有,而在于一种心情,一种此心安处的心情。那是精神的独立和富足,你有很多身份,但你还是你自己,而且最重要的是做你自己。
Thibaut Fabre
法国驻华大使馆商务投资参赞
谈,百椅展
椅子是用来坐的!
展览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看到了一件件日常物品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其进行的再思考、再设计、再创造。
所有的设计行为,无论是简洁还是复杂、有趣,都没有忽视物品本身的使用功能。
它让我们相信,经过设计师的思考,日常生活也能成为一种艺术行为。
话,中法审美
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正是这些共同点使两种文化更加亲近,
至少,在寻求独特和追求美这方面。
我们一方面从遥远的时光中汲取精华,另一方面也持续不断地从时尚、新材料和潮流趋势中重塑自己。
比如今天展出的来自法国品牌的椅子,还有中国的景德镇陶瓷,他们无一例外的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并不断重塑自身,走向原创,而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这也是交叉点的意义所在,不同文化交流、交汇直至再创造辉煌,未来需要更多的交叉点。
史金淞
中国著名艺术家
谈,百椅展
如果让我设计一把椅子,重点一定是时间,
时间是身体对空间的一种反馈。
这100把椅子贯穿一个时代,还可以贯穿到人的心灵脉络里。在这一百多年间,人的心理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精神处境有哪些转换?从思考到身体到人性,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这不仅是一个展,也是一种新的空间关系和生活情境,承载着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
话,艺术
一个“更”字,
可能是艺术之于生活最重要的意义。
它让我们的生活的空间变得更开阔,我们的心灵变得更轻松或者更刺激。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状态,艺术恰恰是在解决这个问题,甚至是挖掘你内心向往的状态,并最终形成新的生活方式。
John van de Water
荷兰NEXT建筑事务所合伙人
谈,百椅展
匠心的绝妙之处是:即便跨越百年依然能
与自己所在的时代琴瑟和鸣。
当我看过这个展览之后,便有了答案。我只能用“设计师天堂”来形容它,就像在梦中漫步,因为你可以在这里看到之前从书中得知的所有著名的设计作品。
这里有100张椅子,每张椅子都在讲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关于椅子设计的进化,在不同时代、在全世界不同的角落,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但又相互影响着。
话,设计
设计没有通用的解决方案。
诚然设计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包豪斯等不同风格的界定,但它不具备普适性,我更愿意为设计撰写故事。与场域联系、与文脉相关,最终照见生活。
我会试图找到与生活相关的故事,并赋予他们新的生命。
_
这里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居住品质的提升,
对于个性、时尚、艺术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