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oGraphic: 好设计应像投石溅花
“人与人总有链接,这就是INNERCO内合的意义”。
前身是“财富中心”,被公认为成都最早的购物中心,蜕变后拥有崭新的名字:INNERCO。为其打造一整套视觉形象系统的,则是Tao Graphic Design创立者——华人设计师:林涛。
在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学习视觉传达,后在上海、成都以及比利时安特卫普分别成立工作室的林涛,专注于字体排印设计、品牌设计,强调内容与表达形式结合。其作品曾展获欧洲设计奖,奥地利创意俱乐部品牌类奖,德语区百佳海报奖,Award360° 年度最佳……等等专业领域大奖。正如Tao Graphic Design的工作室标语:“We offer creative solution for forward-thinking people”(我们为思维超前的客户提供创意解决方案)所言,以定制化的设计方案,为客户提供更高的视觉识别度,搭建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丰富的实战经验,让林涛和他所代表的Tao Graphic Design得到诸多客户的青睐与信赖。
在INNERCO这一项目中,林涛所面临的不仅是商业调改难题,更是一次城市更新命题:如何从视觉角度构建成都传统中心?
INNERCO的名字由INNERCORE (核心) 演变而来,主理人试图通过这个核心区域以潮流作为整个商业体的驱动力,探索入驻的潮流文化主理人的精神内核,去创造精神层面的内在意义,它像链条一样链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有机联动。
INNERCO聚集世界范围内有趣的品牌和主理人,更像是品牌间的推手和平台去激活成都的青年文化消费场景,用商业化的有机思考让品牌间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以买手制百货为雏形,作为全新复合型空间品牌,INNERCO包含零售、饮品、画廊、演出、展览、市集、发布、快闪等丰富业态。其总面积7740平米,跨越两层物理空间,汇集近100个潮流及生活方式品牌……
基于这样的背景与命题,林涛将创作的切入点瞄准复古机械装置:翻页显示器(Split-flap display)。翻页显示器发明于上世纪50年代, 流行于70-90年代的西方,曾广泛应用于机场、车站、交易所等公共领域,通过单元显示的数字、字母或符号的排列组合呈现不同的文本信息。在通过机械运作的过程中,叶片之间翻越和叠加所产生的自然清脆的声效、质感、温度感,是当下数字载体LED屏幕所无法模仿及代替的。如同对“财富中心”的重置,林涛将这样一款复古的装置带回INNERCO,也是对重构成都传统中心命题—— “传统与当下的结合,与空间再次激活”的回应。同时Split-flap display被象征着INNERCO运作的一个缩影,将不同品牌和主理人带来的不同精神内核链接在一起。
林涛摈弃通用字体,将INNERCO翻牌器上的中英文字体进行定制化设计,在其框架局限的前提下,通过满具巧思的设计处理,将它变成一种专属INNERCO的视觉DNA,最终令其拥有了一套完整的英文字体及200多个中文定制字体。为客户搭建一整套视觉识别系统,是Tao Graphic Design一直以来的专注点。
更为令人惊奇的,是林涛在设计应用当中采用了众多成都当地方言,让INNERCO的品牌更彰显在地文化精髓。
差点忘了提,86年出生的林涛,在2000年移居奥地利维也纳之前,成长于成都。
在林涛掌舵设计的项目中,咖啡馆Basdban是又一个成都个性的绝妙表达。
即便它成立于上海愚园路,率先在上海揽获众多咖啡拥趸,Basdban镌刻着的是成都人巴适生活方式的基因,方兴未艾开回成都,在巴适的家又开了一家。哦对了,Basdban,你仔细看,它不是英文不是德文,也不是哪个拗口神秘的北欧暗语,当你的舌尖滚过这串字母,十米开外的成都人都能条件反射辨认出:BAS-D-BAN——“巴适得板,安逸得喊”,中文翻译:巴适,巴蜀方言,常指正宗、地道得很,让人感到安逸舒服,棒极了!一个陌生外文名的皮囊下,隐藏着如此随性惬意的中文意涵。Basdban整个项目从头到尾都透露着无厘头、不按常理出牌,却又拥有喷薄意趣的劲头。这和它的主理人罗有着天然关联。于是林涛决定,以Basdban之名为设计概念,也做一套跳脱常规的设计作为回应。
“ 好的设计就像一块石头当扔进水里是需要被溅起水花的,而不是掉到水底没有任何回响,不痛不痒,那其实就并不需要设计。”林涛说。
让Tao Graphic Design在品牌设计领域占有自己独特一席之地的秘笈,在于他们相信”应注重搭建一套视觉识别系统,而非单薄地只去设计logo而已”,这对品牌在市场上的辨识度提升具有更大助益。对比其轻松地选用库公司的通用字体,他们绕道而行采取“笨办法”—为品牌定制化设计一套专属字体及排印规则。妙就妙在,“笨办法”往往有“奇效”,从头到尾每一个细节都镌刻品牌自家的DNA。
Basdban这套设计的主要识别元素是一套定制化西文字体,这是林涛信手可得的。但他刻意以不习惯书写的左手,写出26个字母,包括大小写以及罗马数字。正是因为左手生疏,易生出脱离规范、制约、有束缚感的笔画感,出其不意,反倒更契合Basdban的反叛精神和粗朴随性。这一套字体也一个值得骄傲的命名:“bold matt rough”——大胆而粗旷。它每一个西文字母都有大小写好几种不同的样式,通过不同搭配排列出来的「basdban」带有各自的性格,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呈现,带来视觉上的惊喜。
与常见的咖啡馆不同,Basdban的设计出发点并不在于描述咖啡业态及产品,在Tao Graphic Design看来,设计不应局限于此,因为容易落入固有窠臼,泯然众人。去掉类似cafe的后缀,聚焦在主理人个性的体现,以及品牌理念的表达上,才是正解。让品牌在今后的发展路途上有更多的呼吸空间,有更让人意料不到的可能性。
这份“意想不到”,在林涛设计的开业邀请函和菜单上就能窥见一斑:试想谁会把自家的开业吉日描述为“平淡开业”?又有谁会把菜单当小票设计,宽8cm,长度则达110cm,或许可以去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Basdban 自制啤酒的易拉罐包装由「bold matt rough」字体和另一种极细手写体组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保留易拉罐原有的铝制背景,也是因为没有兴趣做任何修饰,直接让它粗旷下去就好……
瑞士设计的传统和特点在于字体排印和编辑设计,在Basdban视觉系统中占主角的“bold matt rough”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林涛眼中,应从严谨的概念中拓展新的视觉语言,不盲目模仿不随风逐流,从内容出发,产出视觉表现力,触及人心。他这么说道:“品牌或者 visual identity, 应该是一个系统,不同载体是这个系统延展出的触角,通过这些触角多层次地传达品牌理念的方式,才是设计师应该去做的创意工作。”
设计腕儿官方微信
010-886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