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毛旭辉“线索”及多艺术家群展“阈限接处”
毛旭辉:线索
Mao Xuhui: Clue
2024.7.13 - 8.17
策展人:戴卓群
Curator: Dai Zhuoqun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第一空间
Tang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1st Gallery Space
艺术家毛旭辉的近作个展“线索”正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展出,并持续至8月17日。本次展览由戴卓群策划,以日常之物和身边之感为线索,展出毛旭辉最新创作的绘画作品二十余件。
展览现场
关于艺术家
毛旭辉,1956年6月生于中国重庆,同年随父母移居昆明。1982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2001至2016年,担任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在昆明工作和生活至今。毛旭辉是中国当代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也是西南艺术群体的领军人物。1985年至 1989年间,毛旭辉号召云南、四川等地的众多艺术青年组织成立了以“新具像”为旗帜的“西南艺术研究群体”,在绘画中表现和歌颂中国西南地区强烈的生命意识,该活动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先锋运动“’85 新潮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有无可撼动的地位。
毛旭辉的作品展出于国内外将近200个展览。近年个展包括:“线索”(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2024),“永恒史:毛旭辉四十年回顾展 1980-2021”(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2021),“意志:毛旭辉个展”(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2020),“我的2019 - 毛旭辉个展”,台北索卡艺术中心,2019),“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武汉合美术馆,2019),“毛旭辉:我就在这儿”(台北关渡美术馆,2017),“毛旭辉个展 -自然 褶皱 亵渎”(新加坡MOCA当代美术馆,2013),“解离·2011艺术长沙:永远 - 毛旭辉个展”(湖南省博物馆,2011),“川逝:大毛的艺术”(北京炎黄艺术馆,2010 ),“家长的黄昏 -毛旭辉创作三十年”(香港艺术中心,2007)等。
他的作品亦曾参展于多个具影响力的展览之中,包括:“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20),“观念、形式和日常化——第三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深圳,2019),“艺术史40×40:从四十位艺术家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宝龙美术馆,上海,2018),“中国精神:第四届油画邀请展”(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北京,2018),“上海30年当代艺术文献展:第二单元 前卫主义新潮(1985—1992)”(上海明圆美术馆,上海,2018),“2016釜山国际双年展:中国、日本、韩国的前卫艺术”(韩国釜山美术馆,韩国,2016),“民间的力量”(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15),“物体系”(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5),“中国新表现:1980至2014特别邀请展”(中华艺术宫,上海,2014),“在场:第二届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4),“溪山清远 - 中国新绘画”,巴塞罗那圣莫妮卡艺术中心,巴塞罗那,西班牙,2013),“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特邀展:历史之路 - 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 威尼斯军械库89号,威尼斯,意大利,2013), “2013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威尼斯军械库,威尼斯,意大利,2013),“现代之路:云南现当代油画艺术”,中国美术馆,北京,2012), “改造历史 - 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国家会议中心,北京,2010),“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0),“再度圭山 - 联合国成立63周年邀请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2008),“北京 - 雅典,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 ”(希腊国家当代艺术中心,雅典,希腊,2008),“85新潮 -第一次中国当代艺术运动”(尤伦斯艺术中心,北京,2007),“中国当代艺术:身份与转换”(瑞典Konsthallen Bohuslans美术馆,瑞典,2007),“中国当代社会艺术展”(俄罗斯特列恰可夫国家美术馆,莫斯科,俄罗斯,2007),“’85致敬:2005→1985”(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2005),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品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上海美术馆,上海;西安美术馆,西安,2003),“引号·中国当代绘画展”(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加坡,1997),“觉醒中的中国!”(波恩现代艺术博物馆,德国;维也那之家,奥地利,波兰华沙,波兰;柏林世界文化宫,德国,1996), “1979年以来的中国前卫艺术·来自中心国家”(西班牙巴塞罗那圣莫尼卡艺术中心,巴塞罗那,1995),“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美术:中国经验”(四川美术馆,成都,1993),“后89中国新艺术展”(香港艺术中心,香港,1993),“中国油画艺术展”(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京,1992),“我不想和塞尚玩牌·八十年代中国新潮与前卫艺术选展”(加州巴沙迪那太平洋艺术博物馆,加州,美国,1991),“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9),“1988西南艺术展”(四川省展览馆,成都,1988),“首届中国油画展”(上海美术馆,上海,1987),”中国青年85美术大型幻灯片巡回展”(珠海,1986),“CHINESE VISIONS” 展(佛罗里达大学美术馆,美国,1985),“新具像画展”,上海市静安区文化馆,上海,1985)等。
毛旭辉的作品曾展出于国内外各个机构和展馆,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意大利罗马马可现代艺术馆、德国波恩现代艺术博物馆、德国科布伦茨路德维希美术馆、德国杜伊斯堡库柏磨坊美术馆、法国巴黎卡丹艺术中心、美国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美国纽约牙买加艺术中心、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汀诺分校艺术博物馆、匈牙利布达佩斯当代美术馆、西班牙巴塞罗那亚洲之家、西班牙巴塞罗那圣莫尼卡艺术中心、雅典希腊雅典国家当代艺术中心、瑞典Konsthallen Bohuslans美术馆、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美术馆、波兰华沙Zacheta现代艺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韩国首尔艺术中心、韩国釜山美术馆、印度尼西亚国家画廊、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上海民生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明圆美术馆、上海宝龙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展览中心、刘海粟美术馆、四川博物院、四川省展览馆、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成都当代美术馆、成都上河美术馆、天津美术馆、西安美术馆、南京博物馆、宁波美术馆、重庆艺术仓库当代艺术中心、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昆明当代美术馆、云南艺术学院美术馆、贵阳美术馆、广州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馆、深圳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香港艺术中心、香港会展中心、台北关渡美术馆、台北南港展览馆等。
毛旭辉的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广泛收藏,包括德国波恩艺术基金会、美国亚太艺术博物馆、民生现代美术馆、尤伦斯基金会、上海龙美术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宁波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中国长城艺术博物馆、银川当代美术馆、武汉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成都上河美术馆、沈阳东宇美术馆、新加坡斯民艺苑、台湾随缘艺术基金会、武汉大学万林美术馆、成都K空间等。
关于策展人
戴卓群,策展人、评论家,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曾于2007年创办并主编《当代艺术》杂志,2009年发起并联合策划“暖冬计划”,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艺术事件。先后与众多艺术机构、学院与美术馆合作策划展览与讲座,文章亦陆续发表和登载于众多专业期刊及相关出版物。策划的展览主要包括:“物的觉醒”系列展;“长物志”系列展;“文明”计划系列展;“自觉:绘画十二观”;“歧感激流:通向语言的绘画”;“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等。
阈限接处
LIMINAL CROSSING
2024.7.13 - 8.17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第二空间
Tang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2nd Space
策展人:拉瑞斯·弗洛杰
Curator: Larys Frogier
艺术家:约翰·阿姆莱德、安娜·伊娃·伯格曼、克里斯蒂安·博内福伊、尼古拉斯·赫洛博、伊塔·尤达、塞法·克莱因、雅尼斯·库奈里斯、保罗·米纳德、彼得·维米尔施
Artists: John Armleder, Anna-Eva Bergman, Christian Bonnefoi, Nicholas Hlobo, Ittah Yoda, Seffa Klein, Jannis Kounellis, Paul Mignard, Pieter Vermeersch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4年7月13日下午4点在北京第二空间呈现国际艺术家群展“阈限接处”。展览由拉瑞斯·弗洛杰(Larys Frogier)策划,汇聚9位(组)著名艺术家和新兴艺术家的60余件代表作品。
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展示了我们转型中的自然、文化、社会和数字世界中各种材料和元素的微观探索。艺术家们给予了在独断的二元对立思想体系和主流权力结构中常被忽视的生命的沙沙声以微妙、深刻且批判性的关注,通过大胆表现不断进化的形式、色彩与纹理,在提供对生命的全新感知的同时,创造了开放的语言形式。
尼古拉斯·赫洛博,《水焰》,亚麻和棉布画布上丙烯和丝带,100 × 150 cm,2023 © the artist and Lehmann Maupin gallery
当某事物位于我们感知的极限时,它就被认为是“阈限的”。我们的感官无法完全感知它,但如果我们足够关注生命体、人造部件之间的微观接触地带,“阈限”便会显现,反映出生命作为一个持续的创造过程所照映的更深刻的东西。在文化图像学与集体记忆、本土实践与虚拟现实、科学与艺术史的交汇处,“阈限接处”的艺术家们培育了兼具变革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揭示了生命体、人工制品与技术之间更为微妙复杂的相互关系的强大转变。
深刻感知生命并培养彼此之间的建设性关系的方式正在变得愈发宝贵。在痴迷于快速的工业/技术/数字发展、经济增长、大众消费主义和不断创新的社会中,速率(Speed)是用来衡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惊人变化的常用词。在艺术领域,二十世纪初的未来主义运动以及今天对“数字技术”的狂热使用/误用,将一切变化等同于速率的思维惯式反映了一种试图将形状、声音、图像、空间、物种、以及生态系统等全部完美化的意识形态乌托邦。
塞法·克莱因,《天穹海洋 ≈ C》,编制玻璃上的铋金属,76.2 × 61 cm,2021 © the artist and Galerie Poggi
如果我们从完全不同于速率、生产力和完美的角度来看待运动和变化,那会怎样呢?从粒子、光线、空气、表面、形状、颜色、固体物体以及人之间的阈限接触地带来观察变化和运动又会怎样呢?
在(天体)物理学中,科学家们通常使用“速度(Velocity)”,而非“速率”,来描述粒子、声音、光线、物体及图像等的时间/运动/位移与方向、大小、重力、时间、质量或动量、阻力、摩擦力等不同参数之间更复杂的方程式。此外,在物理学和流体动力学中,“阻力”被称为“流体阻力”,是一种作用在任何相对于周围流体运动的物体上的相反的力。在海洋科学中,透光带,也称为阳光区,是水体最上层,它能够接收阳光,让浮游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产生70%以上的地球氧气。海洋的最底层或无光带,即深海区(1000米深及以下),则被认为是位于透光带和弱光带之下的黑暗区域,涵盖大部分海洋水域。事实上,无光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黑暗:在深海中,最近发现并研究了未知的物种,它们为了在深海中生存,进化出了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光谱。不幸的是,为了所谓的“绿色能源”,不同海洋的无光带已开始被开发和破坏,以开采制造电子用品、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所需的大部分矿物质。
展览“阈限接处”通过挖掘“微观和宏观能量来源”,在当代艺术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推动了创作领域的社会和文化批判性、感官和情感体验、远见和精神视角。当社会痴迷于简单的二分法,例如新与旧、传统与创新、本土与数字、北方与南方、宇宙与多重宇宙,艺术家们如何触及图像之外的领域并发展艺术姿态,培养人类和非人类组成部分之间的跨界表达?这些组成部分有无可能成为自然、文化、技术或想象世界的一部分?
关于策展人
拉瑞斯·弗洛杰(Larys Frogier)上海外滩美术馆前馆长。自2023年起,担任由欧洲文化局(巴黎)领衔的长期研究项目“成为世界”的科技及艺术总监,该项目隶属于欧盟委员会(布鲁塞尔)发起的“欧洲地平线”项目。作为一名策展人、评论家与艺术史学家,他深入参与到后全球化语境中的艺术挑战与社会变革中,持续生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转变同时也要求全新的关联方式、公民身份与重新研发的创造力。
他策划了多档展览,发表过多部专著与论文,研究并讨论了来自如下艺术家的创作: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南·戈尔丁、波拉·彼薇、乌戈·罗迪纳、王度和杨诘苍。
他曾担任法国雷恩市La Criée当代艺术中心总监,策划过长期的研讨会、驻地、展览与出版物项目,不断挑战广泛的全球地域之间的联结与断裂。作为2013年首届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的评委会主席,他将该项目构想为一个全新的奖项、一场展览与一系列研究项目,作为一个持续演变的平台,推广新锐艺术家,将亚洲作为一个持续的构建和亟待调研的问题而非一个单一的地区和固定的身份。
拉瑞斯·弗洛杰曾任教于法国雷恩大学,教授艺术理论,艺术史和策展课程。他同时也是巴黎社会科学高等学院与艺术批评文献库的研究员。
设计腕儿官方微信
010-886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