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之舞_鸿坤美术馆设计
设计师:孙大勇、Chris Precht
设计团队:槃达建筑(Penda)
鸿坤美术馆是由两位80后国际新锐青年建筑师孙大勇、Chris Precht合作创立的槃达建筑(penda)新近完成的一个相对成熟又具有实验性的完工项目。位于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 白色的外立面在纷乱繁杂的街道环境中十分醒目。两位建筑师对美术馆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美术馆的本质是对艺术品的保存与呈现的空间。最原始的史前艺术绘画是发生在洞穴中的,如法国发现的拉斯科洞窟被称为“史前卢浮宫”。同时,洞穴也是建筑的原型之一,后来罗马建筑中的 “拱券”便是洞穴结构的一种发展,而且在上千年的建筑传承中,拱券一直被讨论与应用。因此美术馆中选择了“拱”这一母题进行艺术馆空间的重塑,利用“拱”作为载体,创造了一次古典与现代的对话。经典的拱门像是生活与艺术间一道门,穿过它便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拱形雕塑着空间,视线随着蜿蜒的弧线起伏移动。如同欣赏山水画一般,意境油然而生。因为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讲,观者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是视线在跟随线条移动。这个移动的轨迹的韵律性越强,审美的愉悦性也越强。所以这种连续性空间也非常容易吸引人的关注和思考。这对于一个艺术展览空间的入口,显得格外重要。
美术馆开幕展中包括了赵无极、方力钧、刘小东、曾梵志等著名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开始设计时美术馆的定位与基地周围的古典建筑风格极不协调,建筑师决定运用对比的手法让美术馆与周围的环景对话,创造一种对比的协调。同时利用美术馆的当代艺术活力来丰富周围的市井生活。
生命是连续不断的绵延,用运动的观点理解时间与生命是两位建筑师的生命哲学观。因此在设计中他们也在表达着这种连续不断地绵延,同时这也是自然的本质——山川、幽谷、河流、植物、动物和人,没有什么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整体的连接在一起才构成了这个丰富的世界。所以在美术馆的空间塑造过程中,建筑师除了要努力表达一种洞穴的意向同时,更能感受到是对生命和自然本质的探究。
另外,美术馆的门口就是一个公交车站,这样为普通大众增加了欣赏和参与的机会。而且艺术馆中重要的当代艺术作品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展览,这也体现了一种当代艺术的社会性。所以美术馆的空间设计,建筑师尽量选择简洁的空间和形态语言,努力为参观者创造一个纯粹的环境来欣赏艺术,通过对场地文脉的思考拉近建筑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这些是两位建筑师针对当下的社会问题、城市问题和环境问题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美术馆的内部包含地上和地下两层,办公区位于夹层。总体约800平米,地上部分四个展览空间以临时展览为主。地下空间主要展示馆藏作品,同时还包含一间VIP室。艺术馆空间简洁干净,白色的墙面与天花,灰色的水泥自流平地面。六米的层高让空间显得开阔大气。地下展厅追求经典与高雅,在VIP室内延续了"拱"的母题,但是换做了用木材质来演绎,使空间又多了一层经典与高贵。
美术馆空间的根本还是以艺术展示为核心,所以在针对重点的公共空间的艺术表现之余,其他展示空间尽量保持了简洁与朴素。为艺术品创造良好的展示环境是美术馆设计的主旨。但美术馆也需要拥有自身的个性,如何平衡个性与需求这对矛盾是在本美术馆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鸿坤美术馆仅仅是对美术馆空间设计的一次实验与探索。但是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艺术展示空间不能仅仅局限于原始的空间结构。重构空间、增强艺术馆空间自身的表现性,让空间与艺术共同散发魅力去打动观众。让艺术走入人们的生活,让具有艺术气质的建筑空间来丰富我们城市环境。
项目名称:鸿坤美术馆
项目地点:中国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
项目团队:孙大勇、Chris Precht、权赫、
灯光设计:艾晶
艺术顾问:田恺
项目面积:800平米
开幕时间:2013年12月
摄影师:夏至
网站:www.home-of-pen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