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传统文化传习馆设计
北服传统文化传习馆项目面积只有约900平米,却是集传统手工艺文化展示,传统手工艺技艺传承交流以及设计作品售卖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整个传习馆利用原有的北服产业创新园二层中的一段狭长的两层挑高空间改造而成。不同于一般的室内项目,这次改造更象是在建筑的内部再创造出一个建筑体,如何在这样狭小窄长的空间中创造出丰富有序的空间体验,如何平衡时尚同传统工艺的关系,如何在满足相对复杂的功能要求的同时还能够恰当的处理新建空间同原有建筑中其他现存功能空间的关系,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在功能布局上,传习馆空间分为了东边的公共区(包含入口前厅,设计商店,小文化广场,礼仪培训,茶室接待以及可以上网的水吧区)和西侧的工坊区(包含京绣,制鞋,草木染,金工首饰等固定工坊和一些临时工坊)。传习馆北侧紧邻报告厅,需要为其出口留出足够宽的交通走道,这进一步缩减了传习馆的空间进深。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工坊的设计中打破了传统文化空间的固有做法,将每个工坊设计成了横跨在整个进深方向的阶梯状空间,巧妙的利用了北侧走道上部的空间,解决了进深不足的问题。工坊南侧的一层空间为手工艺传承区,中间的台阶部分作为休息阅读和交流展示的空间,北侧架在走廊之上的部分可以向下俯瞰整个工坊空间,是电脑做样绘图的场所。这种阶梯状的空间在南侧的二层部分又自然形成了一个新的临时工坊空间。这样的空间在视线上形成了丰富的互动,工艺传承在保证自身空间独立性的前提下,整个过程可以不被打扰的作为“展品“呈现给外面经过的参观者。
茶室和礼仪培训的空间是一个“漂浮“在二层 的由夹宣玻璃包裹而成的盒子,由传习馆的前厅直冲入整个大楼的电梯厅里,象一个巨大的灯笼明确标示出了入口的位置。内部的灯光将茶室里饰物的光影投射到“灯笼“壁上,产生出了东方含蓄的美。水吧区则从另一个方向出挑至大楼梯厅上空,形成了对原有建筑中另一个主要人流方向的指引,坐在水吧台阶上的访客和下方楼梯间上上下下的同学形成了有趣的互动。
项目名称:北京服装学院传统文化传习馆 - BIFT Traditional Culture Learning Center
主创设计团队:金雷,晏丹
设计公司:空间进化(北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北京服装学院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
项目面积:900平米
项目设计时间:2013年5月
项目完工时间:2013年10月
主要材料:竹木,夹宣玻璃,素面混凝土,抹灰白墙,清玻。
摄影师:杨建平
设计说明撰写人: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