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 濃縮
小坪數已經是城市的常態,但品味不能打折,更不該影響生活質感與機能內容。
儘管先天條件有限,本案以跳脫制式的介質思考,重啟不同場域間的連結。首先善用清透的介質取代實牆隔間,讓光影與視線可以涵蓋公、私領域,自由穿梭於各個機能單元,創造景深與層次的大無限。關鍵的材質運用同樣舉足輕重,選用大量結構輕盈的鐵件、玻璃,卡拉拉白大理石加上直列勾縫拼接而成的大器牆面,輝映完美分割的木紋,加上溫潤的木質地坪、淺有致的情境燈光計畫,共構成的漸層灰階美學,同步賦予空間穩定、精緻、摩登的包容力。靈活交織的力與美,重現細膩無匹的現代工藝!
空間是個可大可小,沒有標準答案的申論題。
但就算先天有限,也不該削減其中的樂趣和風景。
透過精算的空間分配,搭配材質與色彩,發揮加、減、乘、除的創意,將生活一切的總和,
濃縮成感官可盡情反芻的浪漫成份。
刻意輕量化、剔透的介質定義, 不僅於層次著墨,
更是開放空間中, 用來引導視覺延展的積極手法,
大量木質的馨暖, 呼應鐵件、石材勾縫的洗鍊,
藉線條的極簡濃縮美感精華, 日夜都能釋放最溫柔的撫慰。
小巧的半牆劃分機能場域,
石材質地在燈光下有種潑墨般的肌理,
客廳旁以架高地坪, 定義全然放鬆的慵懶,
多功能的彈性,執掌一方聚落核心。
大理石牆面自入口轉進私領域,
導角拼接的精緻工藝, 調和素材的冷,
更具整合全宅的背景意義。
清透的介質取代實牆隔間, 儼然化身為濃縮情趣的玻璃光盒。
臥室內以灰玻隔間的更衣室,
床頭牆面倣疊磚的不規則構圖,
跳脫坊間常見形式,
讓品味的向度,
有了不一樣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