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明:用麦秸板造了一"隅"之地
以下图文、视频均授权Designwire独家发布
"隅"在中国古文解字里面是这样解释的:谓之角,谓之山,谓之方,谓之街,谓之城,谓之山水弯角处.....林学明将他最新完成的艺术装置命名为"隅"。
“我在创作这个项目时,试图通过一种简单的手法,将平行线的重复和堆叠表现出来,借以产生一种无穷无尽的想象,让空间处于梦幻的感觉之中,这是我对隅的意境的理解”林学明说。虚与实的交换,光与影的交错,若隐若现的堆叠,海上升起了城隅。
整个艺术装置占地210㎡,林学明利用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双重身份进行思考,以古今文化跨越为主线,将中国文化传统的智力七巧板作为灵感源泉,并汲取甘肃地区丹霞地貌、层峦叠嶂的群山等自然景观元素,令几何造型向空间延伸,并依托于麦秸板的天然质感,与兰州的黄河水、黄土地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唯美壮观的画面。
空间的透明玻璃,以不同的可能性相互叠加,像是山林间升腾起若有若无的雾霭。支撑的节点,在轴线方向与视线平行,尽管还若隐若现,但横向延展的“线”遮没了阵列堆叠的“面”,形成一个视觉上下渐变极为简明的构体层次,既有角度也有深度的变化,使得原本清晰的内部空间划分变得模糊起来,趋向“有间”走向了“无间”。
表象看似规整,但这件作品的“内”与“外”却是不完全谋合,从任何一个立面观察、从任何一个入口进入、从任何一个洞口探望,装置内部都犹如雨后初晴雾气蔼蔼的森林,只可依稀辨认立体空间的轮廓与立面横向延展线条的相互叠映,而中心部分的空间逐渐向视线深出退去,形成一种随着光线和视角而不同的“退晕”效果。
空间体验者自认是在视觉体验中“观”,却浑然不知早已成为他者眼中的风景,是观众也是演员。彼此互为观者的身影与特定情境相嵌合,带着运动和感受在“可见”与“不可见”的空间中收获意外相遇。
“这个作品本身不发光,没有配备电源,可是它能把周边的光环境吸收到空间里来,光的不同的波长会产生不同的折射,从而营造一种梦幻的大千世界 ”林学明如是说。
以最简单的几何造型为基本创作元素,从平面到立体的空间表达方式,其中加以无限流转的曲线,营造了一个拥有特殊体验的微缩景观,以象征一个不断有故事、有情感发生的,充满持续活力的空间。
“隅”为体验者提供了多重体验的方式:可观、可游、可走、可停、可躺、可聚等等。设计师期望这件装置作品,能使身处其中的体验者,感受到设计的妙处,表达局部性与多样性的重合。
创作衍生图
设计师:林学明、梅翼
设计时间:2015年
主要材料:麦秸板
组合体:三组
尺寸:
1. 约10000cmX10000cmX2850cm
2. 约10000cmX10000cmX1500cm
3. 约7320cmX7320cmX2200cm
关于林学明
林学明:空间设计师&当代艺术家。1984年创办集美组,被誉为中国设计行业领军人物。历年来获奖殊荣无数,家具《疏密对比》参加中国设计赴米兰国际设计展,获选为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年度人物。获得中国室内设计杰出成就奖,应邀出席阿姆斯特丹世界室内设计师大会作《叛逆与传承》学术演讲。家具作品《高背椅》、装置作品《天梯》、《侘》参展意大利米兰国际设计周。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14、2015场外展总策展人。在联合国,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新西兰,新加坡,秘鲁,日本,北京,台湾、西安,广州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及群展。出版:《林学明作品集》系列,《不知天高地厚》等。
关于主要材料诺菲博尔麦秸板
诺菲博尔是一家富有远见、执着进取的企业,致力于制造新一代板材产品,令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因此变得不同。诺菲博尔是零甲醛健康麦秸板领域的领导者,始终坚持积极倡导健康家居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电话:4008482009/010-50948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