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町:WSS滑雪店设计
随着去年冬奥会的落幕,谷爱凌大火,越来越多人因此感受到了滑雪文化的魅力。北京有这样一群人,深耕双板自由式滑雪领域多年,致力于将更多滑雪爱好者带入双板自由式的运动中,并创立了WSS工作室。
WSS = We Save SKi,这是一个集双板自由式滑雪训练、装备售卖及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工作室。观町为这群资深玩家的理想世界进行了空间和品牌视觉设计。本期以编辑采访设计总监石英喆的方式,给大家分享观町为WSS进行设计的故事。
项目背景
极限滑雪圈目前大概也就三四千人,属于非常小众的运动文化。它和咖啡圈、文艺圈、艺术圈感觉不太一样,不是特别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每个人都很酷,很自由,你喜欢你就来,是很街头很硬核的劲儿。
WSS的合伙人们在北京滑雪圈很有名气,其中还有职业滑手。他们自己代理的装备也都是高端品牌,并且非常专一,只做双板。
与客户老曹(就是WSS主要负责人之一)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聊过一些想法,设计总监给到的概念是街头滑板公园。滑板本身兴起于贫民窟,有高低的台阶,用铁管做扶手,水泥抹得很粗糙。它是反精致的,所以不管是滑手还是爱好者过来,它能够形成一个社区文化,和商业化的专卖店形成反差。客户觉得这个概念和他想要的空间的感觉很契合,于是观町就开始投入到设计之中了。
工作区域实拍
工作区域实拍
这次设计运用了「轻量化」的手法,简单来说就是设计“轻量化、模块化、可扩展、可移动”的结构。这个概念源于赛车领域,目前也是设计行业的一个趋势。
所以在做WSS的设计时,硬装上我们让空间呈现极简,像一个盒子,整体是灰色的,稍微修饰一些木色、这样能够更好展示产品,主次分明。另外用脚手架的形式设计了一组道具,通过脚手架结构解决大部分空间使用需求。这样一个滑板公园的雏形就出来了。
WSS空间轴测图
脚手架本身就是一套灵活多变的体系,可以很好的融合店面的装饰性与实用性。基于店铺的道具功能需求出发,首先满足产品的陈设需求,尽可能地展示雪具,服饰,其次把照明系统、广告系统和一些办公操作系统用脚手架串联起来,它是可拆卸的,可以应对多种需求。
脚手架有一种粗旷、硬核、未完成的气质,它结构化的金属外观,整体灰色,再套上黄色的关节,产生视觉对撞。
我们设计了两个小道具,一是融合到脚手架系统中的地台。它是一个砖砌的微缩坡面障碍训练场,有不同的坡度。可以让人坐在上面,也可以陈设一些小装备。这个地台也作为收银台使用。
第二个道具,是门口的座椅,设计成了缆车的样子。步入空间的过程就好像你进入雪场,这样就把滑雪的主题点出来了。
微缩坡面障碍训练台
外立面效果图
缆车座椅
WSS所在的园区,刚好是一个红砖老厂房改造的,它的顶棚很像一个个车库。我们在外立面用涂鸦的方式做了We Save Ski的设计,让它呈现街头感。此外还设计了一组小标识,图形是带着双板坐缆车的小人,辅助区隔空间的同时,带有一些趣味性。除了涂鸦式的We Save Ski,我们还设计了一组WSS的logo,比较偏潮牌的质感,可以让业主适配多种风格的使用场景。
所有设计都是为了衬托WSS品牌本身硬核、街头、自由的那股劲儿,对于观町而言,这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轻量化」设计。
外立面实拍
品牌标识系统
陈设效果图
项目名称:WSS滑雪店
设计方:观町创新研究所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23
设计总监:石英喆
主创设计师:曲一恒 徐冉明
项目地址:北京纪家庙双创产业园
建筑面积:95m²
摄影:张帆
设计腕儿官方微信
010-88600030